滴定酸度相关论文
犏牛乳是青藏高原地区居民奶制品的重要来源之一,国内关于犏牛乳的基本成分及酪蛋白组成的报道较少,为了更好地发展犏牛产业,有必......
介绍了采用EDTA返滴定法测定铀钼合金中钼的质量分数的方法。该方法以盐酸、硝酸溶样,磷酸三丁酯萃取分离铀,盐酸羟胺将钼(Ⅵ)还原......
酸味剂分为有机酸味剂和无机酸味剂两种.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有机酸味剂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葡萄糖酸等;常用的无机酸味......
以红菜苔为原材料,利用水提法提取多糖,测定其相关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两种方法来确定红菜苔功能性成分对乳酸发酵及发酵乳品质的影......
采用抑菌圈法研究了橄榄黄酮对几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应,并将其加入鲜牛奶中,通过测定牛奶总酸度与放置时间的关系来衡量橄榄黄酮对......
本文研究了羊奶复原乳中添加羊奶酪蛋白,在90℃、15min杀菌,蔗糖添加量7%,菌种添加量2%,乳固形物浓度12%,发酵温度43℃,后发酵温度......
为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
酒精阳性乳是指用68%或70%酒精与等量的牛奶混合而发生微细颗粒或絮状凝块的牛奶。可分为高酸度和低酸度酒精阳性乳两种。高酸度酒......
要更好的提高乳品质量,从源头抓起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鲜乳检测涉及的内容较多,以牛乳为例,牛乳的检测主要指标有感官、脂肪、......
芦荟属热带旱生植物,叶片多肉质,含汁丰富,适宜干热的气候。是一种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的天然植物,其生物活性成份复杂多样,主......
为提高酸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以及定量评估胶原蛋白肽对凝固型酸奶品质影响,以牛乳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量(0、0.2%、0.4%、0.6%、0......
以大豆、糯米、莲子等为原料,通过嗜热乳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混合菌种发酵,可以制得全新的营养保健型植物乳酸菌奶。通过实验......
<正>复原乳是指把鲜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液态奶。生鲜乳是一种营养价......
以牛乳和紫薯作为原材料,制作紫薯奶酪,并分析发酵工艺对膳食纤维含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薯粉添加量、发酵......
为了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本实验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使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
原料奶的质量高低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关键,只有优质的原料奶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奶源是乳品加工企业的生命线,原料奶质量的优......
研究了瑞士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单一及混合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产酸特性。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产酸能力较嗜热链球菌强;不同比例的混合菌......
<正> 罐头食品从出广到国外市场销售之间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由于内容物各成份之间,内容物和罐壁各成份之间,以及顶隙中残留氧的......
<正>随着新疆乳业的迅速发展,乳制品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职能部门、专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而乳制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
<正>数量最多的一种乳酸发酵制品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酸牛奶。按苏联国家标准4926—71的规定,酸奶的风味质量应是地地道道的酸奶......
酸奶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又富有良好风味的广为消费者喜爱的传统发酵乳制品。本文对酸奶发酵菌的研究和酸奶中主要风味化合物的分......
针对凝固型酸奶中常用的明胶、琼脂、果胶、卡拉胶等稳定剂的应用,研究了发酵前添加稳定剂对酸奶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
巴氏杀菌乳的杀菌温度决定了其保质期短并且必须冷藏保存,而灭菌乳可以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为了考察二者在脱离冷链的储存过程中......
以板栗浆和纯牛乳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备板栗酸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研究了板栗浆和牛乳配比、发酵时间和乳酸菌......
<正> 牛乳的物理性质也受乳成份的量和质的性状而左右,对牛乳的处理加工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几种乳品生产方面经常遇到的物理特......
2008年10月9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6号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所称的乳品是指生鲜乳和乳制品,由此可见生......
按GB4789.18—2010《乳与乳制品检验》标准采集了云南省4个主要奶水牛养殖小区79户养殖户的272个生鲜水牛乳,并按GB5413.34—2010《乳......
按GB4789.18-2010《乳与乳制品检验》标准对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同一季节26户养殖户的228个水牛生乳及相同来源不同月......
引言:酒精阳性乳(alcohol positive milk)是指刚从牛乳房内挤出来的乳,在20℃温度下,与等量的68%—72%中性酒精混合而发生凝结现象......